上周五,泰州举办第三届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作为全国最大民营造船基地,该产业又是工信部选出的国家级制造业集群、省里和市里重点打造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泰州举办这样的活动顺理成章、理所应当。
研究泰州的船海产业之后,江苏城市论坛发现,泰州的思路很明确,就是要趁全球船舶更新换代高峰期和航运需求的大好时机,加快突破高技术、低排放的船舶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能够影响全球的“世界船都”。
01.
从第三届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中,江苏城市论坛捕捉到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这项活动泰州已连办三届。第二届是去年5月10日举办的中国(泰州)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第一届是2023年4月25至26日举办的“2023中国(泰州)高技术船舶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今年是第三届,且大会正式名称发生微调,不仅旗帜鲜明突出“第三届”这一计次数,而且隐藏了泰州、中国字样。由此可管窥,泰州把这一活动作为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的恒心,一以贯之并不断升级。
第二个细节是今年的活动泰州市委书记到会并致辞。第一届是来了副市长,第二届是市长出席,可谓拔节生长,一步一个台阶。
政府主导力推把握产业方向,协会学会牵头网罗行业资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来对接和碰撞出牵手合作的火花,这是此类产业活动的应有之义。看起来,泰州这个大会是做到了。
姜冬冬书记在大会上致辞说,“我们将推动国家级产业集群加速向世界级迈进,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高地。”他对泰州造船大计充满信心与期待。
去年10月,姜书记上任之初到靖江调研时就去了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调研中,他希望企业紧盯船舶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一流船企。
政企均深刻把握当今船舶产业发展方向,新时代造船公司更是发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批量化生产。据英国航运咨询机构统计,该公司排名2024年新接订单量全球第一。
02.
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是江苏省重点发力的世界级产业之一,主要承载城市在苏中地区,泰州造船有多牛,敢于打出“世界船都”的牌子?
首先从总量来看,泰州的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已经分别占到全省二分之一、全国五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左右。
其次单项来看,重点船企造船完工量,泰州是全国唯一突破千万载重吨的地级市。
再看主力远洋船舶,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拥有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两家全球造船领军企业。
头部企业领军,配套企业成林。泰州的船舶配套企业超过400家,锚链、舰船用空调、水泵等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是“世界造船看中国,中国造船有泰州”。
但泰州并不满足。众所周知,泰州已经放下豪言“十五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需要全面提升产业能级。主政者已经认识到,船舶产业层次总体并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并不强,必须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
用好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创新资源,泰州将打造产业协同发展高地,同时着力建设绿色船舶建造基地,咬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船都”目标不放松。
03.
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泰州对症下药,要大力促进大院大所在船舶领域的科技成果更多在泰州转化。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已经在泰州揭牌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成立的还有泰州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海外服务联盟。
泰州正在加强与上海的链接,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708所等对接联系。同时争取专业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等高端要素在泰州布局,加快实体化运作泰州船舶产业研究院。
这次活动还聘任一批专家学者作为产业发展顾问,名单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等大咖大佬。
行业趋势必然是从“制造”到“智造”,泰州的突围从三大方向发力。传统赛道的升级,以数字化重塑生产逻辑;细分赛道的深耕,以高端化开辟新增长极,未来赛道的靶向,以绿色能源与智能航运为重点。
展望未来,泰州“世界船都”必定是“智造之都”。这场以“聚势向新·智领未来”为主题的省会,不仅是一次产业发展前沿的交流,更隐喻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对话。
从民营造船基地到世界级产业高地,泰州的探索或许将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可复制的“泰州样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