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时,市委书记黄扬在动员大会上说:“地改市以后,其任务、要求、工作内容和领导方法等方面,按中央指示精神都将比过去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今后,新的扬州市委、市政府,将按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总原则,在城乡经济布局、建设投资、工业项目定点和商品流向等问题的处理上,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全局,合理安排,继续发挥扬州城区和泰州市两个经济中心的作用,并更好地发挥各县城和农村集镇的作用”。显而易见,这是传达的上级领导讲话精神,目的是要大家提高认识,消除顾虑。
1984年10月,扬州市经济研究中心提交讨论的《扬州市发展战略设想》也是这么写的:扬州市拟采取“开发提高,东进西靠,外引内联,城乡一体”战略。要“把扬泰两市建成为多功能的中心城市,使扬州与六圩港、泰州与口岸港,联成两个带形的江河海联运的港区,以此为双翼,通过科学、教育、生产、流通等多线条的联合协作,建立市、县、镇三层次的梯度经济,连接小集镇向农村推移,逐步形成网络,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并说,“扬泰两市和沿江带形地区,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工业集中,城镇繁荣,有条件向新技术、新产品进军,走技术、知识密集的道路,成为全市对外引进吸收对内消化转移的核心经济区”。
这一战略构想,后来没有能够真正具体贯彻实施。最早人们是从扬州市工业生产发展规划中看到了一些重大转变的迹象。1984年扬州市公布的“六五”后两年和“七五”期间的规划中,全市拟组建42条专业协作“龙”,扬州市区占48%;规划形成的63个拳头产品,扬州市区有33个,占52.4%;准备集中力量着重抓好在行业中有影响的42个项目,扬州市区就有21项,占50%,而泰州只有8项,仅占19%。扬州市84年第一批更新改造措施计划,共计24个项目,投资额为1847万元,国家拨款312万元。其中扬州市区10项(其中上年结转2项),投资额为1064万元,国家拨款175万元;而泰州市仅有2项(均为上年结转),投资额为140万元,国家拨款40万元。扬州市个别领导曾讲:“泰州有的产品,扬州都要有;扬州已经生产的产品,泰州不能重复上”。厚此薄彼,已显而易见。在非正式场合的交谈中,扬州市的同志也流露了他们的真实思想:“你们不是说‘小马拉大车’吗?这是为了把马养肥了好拉车呀!”
1985年,扬州市政府曾把扬州东部几个县的负责人召集到泰州,商讨东部地区今后的经济发展问题。会后,扬州市政府根据这次会议商讨的精神,于九月三日发了一个通知:“为了搞好我市东部地区的城乡横向联系和经济协调工作,经研究决定建立扬州市东部地区经济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虞振新、吴元康、吕光国、陈在均、潘家礼、翟祖芳六同志组成。虞振新同志任组长,吴元康同志任副组长”。通知下达以后便无声无息了。后来谁也没有再查问过。
江苏省在研究制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采纳了专家们的建议,把全省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即:宁镇扬经济区、苏锡常经济区、徐淮连经济区和通盐泰经济区。宁镇扬经济区是由南京市牵头的,活动颇有成果,后来安徽省的滁州地区主动提出要求参加,因而改称宁镇扬滁经济区。通盐泰经济区是由南通市牵头的,泰州市曾派代表参加了经济区研究会的第一次筹备会议。在以后有各地党政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区的第一次正式活动中,便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扬州市不同意泰州市作为扬州市东部地区的代表,强调扬州市行政区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扬州市地跨两个经济区,通盐泰经济区应称通扬盐经济区。弄得南通市的同志感到很为难,这个经济区的活动后来也就偃旗息鼓了。
在1986年6月29日《经济参考》报上,扬州市交通局张华副局长发表了一篇题为《下好卞港一粒子,搞活淮河一盘棋》的文章,竭力抬高尚未建设的卞港,贬低已初具规模的高港,说什么高港港规模不大,只有一些简易码头,建大港条件欠佳,似乎唯有在卞港建港才是最佳选择。为了答复当时部分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扬州市交通局于1986年7月6日给扬州市政协的报告也断章取义地引用专家的论证,断言高港港介于剧烈冲刷与严重淤积的两者的过渡段上,上游嘶马河段的崩强最大的地段,随时间向下发展,直接威胁到扬湾段江岸的稳定。至于对高港港是否值得投资,怎样做到投入小、产出大等等,要与其他地点相比较才能确定。然而,是不是卞港的江岸比高港的江岸稳定呢?上海航道设计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协航道科技咨询服务部专家的意见是明确的:六圩弯道从本世纪初以来平面摆动达5公里左右,北岸由凸咀演变成凹岸。近几年虽然做了些防护工程,但仅起到了局部防护作用,远不能抵御宏观河势的变化(即使在局部地形如龙门口继续坍塌,瓜洲边滩不断淤涨及世业洲北汊的发展等,均会使河流曲率半径变化而导致顶冲点上提下挫,已建工程有被包抄后路之危险,或者将需付出更大的工程代价与之抗衡)(见《关于对“苏北沿江电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会议纪要”的看法的函》)。可是扬州市仍然选定在卞港投资。1991年洪水期间,卞港发生严重坍塌,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证明了专家意见的正确性。当时,扬州市在港口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扬州,依靠长航,联合上海,合并高港。邹杰、钱进、催古首等同志提出的具体建议是:申请管辖水域,建立扬州港务管理局,向国务院口岸办申请一类开放,并要求将高港下放给扬州市,利用其与长航的密切关系,管理江港的经验和一定的领导力量、技术力量,与高港合并后,组建开放式的扬州港。按照这一策划,扬州市有关部门的领导正式找高港港务局的负责人通气,以提供办公大楼和职工子女在扬州入学等方便为优惠条件,动员将高港港务局更名为扬州港务局,并将机关迁往扬州,高港港改为扬州港的一个作业区。这一计划遭到高港港全体职工的反对。鉴于高港是国家港,卞港是地方港,交通部对这一方案也是否定的。
不难看出,当时扬州市的部分领导,在思想上是不愿意承认泰州也是一个经济中心的。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扬州市是一个行政区,一个行政区只能有一个中心。如果把扬州城区作为主中心,泰州市为副中心,那是搞多中心。
把两个不同的经济区人为地捆在一个行政区内,一切都得以扬州为心,由于行政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其结果必然是挤掉泰州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心的位置。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种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现行体制下,不理顺行政区划的关系,要想真正发挥经济区的作用,看来是不现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