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5 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
泰州市重点产业链培育提升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提升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导向要求,锚定产业主攻方向,实施创新升级引领、项目攻坚突破、优质企业培育等五大行动,推动“大海新晨”产业体系30条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做大做强大健康、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地标产业,重点发展化学药、现代中药、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等11条产业链;发展壮大新智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化工新材料、光伏、锂电等12条产业链;积极培育代表“晨光力量”的未来产业,重点发展合成生物、细胞和基因技术、前沿新材料等7条产业链。到2027年,力争30条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优质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产业韧性足。30条重点产业链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5%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产业链核心环节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水平高。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创资源进一步聚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5%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较大增长。
——数实融合深。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4%左右,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绿色发展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4年下降10%,绿色制造体系示范突破200个,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企业实力强。优质企业梯队规模持续扩大,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00家,形成一批国内国际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企业。
到2030年,30条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9000亿元,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支撑全市规上工业销售收入过万亿。
二、主攻方向
(一)大健康产业。推动全市域科学布局大健康产业,构建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为核心,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健康制造板块为两翼,一批产业园区为支点的“1+2+N”空间布局。生物医药,围绕精准治疗和临床价值导向,大力发展化学创新药、高端仿制药,推进中药新药研发产业化,壮大新一代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多联多价疫苗等生物药规模,聚力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基因检测等体外诊断试剂特色发展,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药城”。健康食品,抢抓消费需求多元化机遇,紧扣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结构供给,积极开拓特医食品、保健食品、预制菜等新赛道,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到2027年,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2个大健康制造业规模达1500亿元。
(二)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依托沿江地区,深化与知名船舶研发设计、实验机构合作,支持重点船企提高精益造船水平,大力发展高端绿色船舶,持续增强系泊设备、泵阀等产品配套能力,推动海工装备体系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船都”。到2027年,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三)以新智造、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新智造,以泰州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四大省级汽车零部件基地为支撑,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加快长城汽车配套核心零部件项目招引集聚,补齐短板薄弱环节,布局发展智能感知、智能驾驶、智能定位等智能网联领域,支持零部件企业开辟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配套赛道,打造国内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同时,以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创新为契合点,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链,积极融入全国高端装备发展大格局。到2027年,新智造产业规模力争达1800亿元。新材料,以泰兴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化学新材料产业园为支撑,发挥化工中试基地牵引作用,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高端润滑油和特种白油产品,以及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关键材料,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兴化高新区、靖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特种合金材料等高端金属材料和高性能不锈钢制品,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7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新能源,以海陵新能源产业园、姜堰经济开发区等园区为载体,探索“光伏+储能”能源利用新模式,加快TOPCon、HJT、钙钛矿电池及高效薄膜电池研发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性能储能锂电池、固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及关键材料,大力发展风电成套部件,加快融入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四)代表“晨光力量”的未来产业。紧扣“优势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立足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合成生物、细胞和基因技术、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5个成长型未来产业,争创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和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密切关注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第三代半导体、氢能等前沿科技,打造“5+X”未来产业体系。到2027年,未来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医药高新区(合成生物)力争创成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重点举措
(一)实施创新升级引领行动。探索“大协同、大攻关、出大成果”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嫁接省产研院创新网络,加快“生命科学泰州实验室”运营,建强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南医大泰州医药研究院等载体,系统推进离岸创新中心建设,针对性布局一批专业研究所和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场景应用服务平台,力争每个市(区)都有与自身产业链发展高度关联的重点科创平台布局。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梳理编制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清单,健全“科创集市”“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赛马”等新模式、新机制,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重大项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10个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布局,每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家、新技术新产品100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以下内容均需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实施项目攻坚突破行动。健全“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体制机制,着力招引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产业链项目招引。统筹制定全市招商活动计划,分产业链编制可招引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和配套企业清单,按照区域分布开展“专场推介”和产业供需对接,创新招商方式,每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00个。推进项目建设落地。进一步深化开发园区改革,推动重点园区完善设施配套,提升项目承载能级。健全重大项目调度协调机制,聚焦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问题,加大统筹组织、推进协调力度,推动在谈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投产、竣工项目快见效,力争每年新开工、新竣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0个、120个。加快传统产业焕新。深入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落实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全力推进企业老旧设备装置更新改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每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00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层次分明、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企业梯队,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壮大领航企业群体。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引导龙头企业对标世界一流,增强生产要素整合和市场引领能力,锻造一批影响力大、品牌卓著、全产业链掌控力强的“头马”企业。到2027年,培育百亿元企业15家。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培育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掌握“独门绝技”、支撑作用强的配套专家。每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0家以上。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工程”、高新技术企业“新锐行动”、创新型领军企业“先锋计划”,做优做强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到2027年,集聚孵化(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协同融合赋能行动。加快新技术验证、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和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打造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绿色制造等若干示范应用场景。推进数实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全流程赋能应用,积极培育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伙伴行动,分类分级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促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到2027年,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标杆工厂60家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70。促进制造服务融合。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大力推广服务型制造,到2027年,力争培育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5家,新增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企业60家。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和绿色制造,强化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应用,推进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和清洁生产,加快产品碳足迹、项目碳评价管理,探索建设零碳工厂、零碳园区,树立绿色转型发展标杆,每年实施节能绿色改造项目100个、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示范20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产业生态培优行动。坚持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真诚关心服务企业,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若干措施》,健全“全周期服务、全要素支持、全天候保障”的周到服务体系,紧扣政策资金直达快享升级“泰企通”平台功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打造“到泰州,泰周到”营商环境品牌。深化品质泰州建设。健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重点产业链先进检测认证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各类计量、检验检测、标准等服务平台功能,每年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5项以上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扩大高水平开放。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加强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联动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贸易、投融资和生产服务网络。高质量服务参与实施RCEP,培育壮大中医药服务、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链、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度,构建“一名市领导挂钩、一个部门牵头、一张图谱指引、一套方案实施、一个专班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产业链培育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重点产业链培育提升工作的组织实施,会同市统计局完善“大海新晨”产业体系统计监测机制,定期跟踪评估重点任务、发展指标完成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及时总结宣传改革创新成功案例。
(二)强化政策落实。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加发行,以及“两新”等政策研究,积极上争对接。落实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税收优惠政策,用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重点人才计划,落实“青年和人才8条”等人才政策,深化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引培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
(四)强化金融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做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组建运营工作,用好“苏科贷”“苏信贷”“创新积分贷”“泰信保”等政银合作及政银担三方合作信贷产品,畅通投融资“绿色”通道。
(五)强化要素保障。研究制定土地、能耗、污控等指标市场交易、统筹使用办法,建立项目分级遴选要素供给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推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产能、前沿科技成果和有利于强链补链延链的项目。强化用能、排污总量等指标保障,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按程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需求。

附件:“大海新晨”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培育提升目标及重点发展方向
附件
“大海新晨”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培育提升目标及重点发展方向
序号        重点产业链        2024年销售收入(亿元)        2027年销售收入目标(亿元)        2030年销售收入目标(亿元)        重点发展方向
大健康产业(生物医药、健康食品)
1        化学药        177.6        206        254        围绕呼吸道疾病、精神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优势领域,重点发展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高端仿制药和改良型创新药。大力发展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等小分子化学原料药,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
2        现代中药        128.9        152        183        加强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推动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创新中药研发产业化,延伸发展中药保健产品。
3        生物制药        16.8        28        56        深化国家级新型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建设,重点发展多联多价疫苗、新一代抗体、抗体偶联等药物,打造全国一流的生物药集聚区。
4        医疗器械        44.4        54        61        完善体外诊断试剂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大力发展肿瘤早期诊断、药物作用靶点测试等领域的设备及试剂,积极布局超导MRI、高性能彩超等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加快发展骨科骨钉、心血管支架、人工皮肤等高值耗材领域,打造全国体外诊断试剂高地及长三角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5        医药外包        13.3        24        32        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抗体偶联药物、细胞治疗等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招引CRO龙头企业,吸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委托生产或落户。
6        特医食品        21.3        26        32        发展无乳糖、乳蛋白部分水解、母乳营养补充剂等特殊医学用途婴配食品,以及蛋白质组件、碳水化合物组件、氨基酸代谢障碍等配方食品。
7        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饮料、调味品及添加剂)        147.6        210        300        以营养化和品牌化为方向,丰富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功能性添加剂等重点品类,发展TG酶等食品加工助剂,可得然胶、黄原胶、短梗霉多糖等微生物多糖,鲜味肽、酵母提取物等增鲜剂。开发HMO免疫活性物质、益生菌、氨基酸、维生素等功能食品添加剂。发展低盐低糖型酱油、天然发酵型醋、零添加味精、复合风味酱料等新型调味品。支持发展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方便小包装食品、风味食品、旅游休闲食品。
8        农副食品深加工        601.6        640        680        重点发展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等食用油,延伸开发杂粮制品、小麦谷元粉、专用面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环保饲料、高效能水产饲料、功能性宠物零食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9        预制菜        59.4        70        83        做强火锅料、速冻半成品、半成品菜等即烹食品,包括速冻及常温畜禽肉菜肴和自热方便食品等创新预制菜产品,禽畜类、水产类、蛋制品类等预制调理制品。
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
10        海洋工程装备        32        50        60        加快海工辅助船和海工模块研发,开展发动机及推进系统、锚泊系统、深潜器和潜水器等水下探测装备、各类水下作业装备等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引导亚星锚链等企业加快研发制造漂浮式风电系泊链及附件、新一代高直径超高强度海洋系泊链等高端产品。
11        高技术船舶        650        950        1140        加快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三大主流船型自主化、系列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换代。加大大型LNG运输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超大型氨运输船(VLAC)等船型研发力度,抢占新市场新赛道。做优船用仪器仪表、船舶舾装件、船用泵、阀、传动轴等产品,加大智能船舶控制系统、新型船用材料、高效节能设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配套产品的研发力度。
新智造
12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215        250        290        以长城汽车泰州基地为核心,支持后续“好猫”纯电新车型投放和产能规划建设,推动新能源整车企业同配套零部件企业的联动发展。同时,重点突破智能整车、毫米波雷达等智能感知设备、线控制动、车载软件系统等,加快智慧公交、智能驾驶环卫车、无人驾驶零售车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落地应用。
13        汽车零部件        480        560        650        依托长城整车项目,加快推进车灯总成、电动空调及其他内外饰件,转向、悬架、制动等底盘系统,电子水泵、传感器、专用微小电机等电子电气类零部件,高压线束、高压配电盒等高压系统在泰州配套布局。
14        电子信息        262        310        355        依托我市产业基础优势,加快突破高端显示、关键设备精度、高端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技术壁垒,大力发展半导体刻蚀和薄膜沉积设备、半导体清洗设备和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产品,推动电子信息与智能网联汽车深度融合。
15        智能装备(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配套、电气机械、仪器仪表)        204.7        266        347        重点突破高精度加工、多轴联动控制、智能诊断与补偿等关键技术,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大型加工中心等先进工业母机的研发与创新应用。着力攻克机器人关节驱动、高精度传感、柔顺控制等关键技术瓶颈,加速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制与产业化,发展具备自主感知环境、理解任务的AI全路径工业机器人。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电机、智能变压器、先进电力电子器件,突破高灵敏度传感器、微型化与集成化设计、高精度测量算法等仪器仪表关键技术。
16        节能环保        335        400        500        大力发展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置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加快突破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深度除氟、机动车污染高效治理、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水体深度除氟成套装备、异步浸没燃烧蒸发工业高盐废水处理装备、固体废物处理用大型高速螺旋卸料离心机等先进节能环保装备。
新材料
17        精细化工        581.9        700        900        完善以氯碱、烯烃为龙头的两大产业链条,推动基础化工向下游高端精细化学品发展,重点发展功能性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延伸发展医用、日用化学品,打造世界级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
18        石油化工        383.6        450        550        充分发挥中海油二期项目带动作用,丰富完善润滑油品种体系,提升润滑油生产技术水平,打造特种白油品牌,发展高端润滑油产业。
19        化工新材料        371.6        450        600        依托烯烃、苯乙烯、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等基础原料优势,向下游发展高端改性材料、含氟新材料、热塑性聚合物、聚酰胺、功能性膜材料等。
20        金属材料及制品        797.5        950        1100        大力发展400系、500系、600系高端不锈钢,加快研发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先进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等高端产品,积极拓展核电、军工、航天等高端领域,实现高品质不锈钢系列产品全覆盖。
21        特种合金材料        58.5        65        70        强化高温耐蚀合金钢等产品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高纯度特种合金材料、纳米金属材料,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开发下游应用产品、扩大应用范围。
新能源
22        光伏        304        352        407        做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规模,重点发展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BC(全背电极接触)、钙钛矿电池等领域,延伸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储能系统、跟踪系统等光伏设备。
23        锂电        144        167        193        重点突破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高效快充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储能锂电池及关键材料领域,提前布局钙钛矿电池、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前沿技术路线,带动锂电生产设备和锂电应用项目快速发展。
未来产业(晨光力量)
24        合成生物        16.3        22        30        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在新型疫苗、医学诊断试剂及酶、医药材料等生物医药领域,特医食品、功能食品添加剂等食品领域,胶原蛋白、角鲨烷等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创新应用。
25        细胞和基因技术        8        15        30        聚焦基因组学新技术、新一代基因测序、基因和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重点领域,重点突破高通量基因测序、基因编辑、载体递送等关键技术,招引一批聚焦细胞治疗、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前沿技术开发企业,加快CAR-T细胞及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开发新型mRNA药物及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等产品。
26        前沿新材料        8.1        10        20        以高端应用为牵引,加强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提升先进半导体材料制造水平,延伸发展试剂检测医学材料、高端医学陶瓷材料等大健康新材料,加快从材料研发、中试到量产等各环节的技术突破。
27        新型储能        10        15        20        充分发挥锂电在能量存储和供应方面的优势,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在电网侧储能、电源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等电力应用领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微电网等新型能源系统领域,以及电动汽车、电动船舶等交通电动化领域的创新应用。
28        深海深地装备        17.5        30        50        重点突破耐腐蚀防护、高精度探测、高效作业等关键技术,加快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深地钻探装备、深地地震勘探装备等先进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
29        空天装备        10.4        14        18        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以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强化关键材料、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航空结构件,航电、液压、环控、空管系统和机场控制设备,积极布局先进遥感、导航定位、空天信息服务、北斗卫星网络应用、无人机等领域。
30        氢能        12        16        20        优化工业副产氢提纯工艺,提高氢气纯度和回收率。积极发展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技术,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提升氢能的应用规模和水平。
合计        6113        7452        9031       
规上工业销售收入        7350        8510        10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
分配任务,锚定十五五末超万亿。至于能不能如期完成,个人觉得主要看国家大形势。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