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与雁 于 2025-3-25 10:32 编辑

           经济第二大省,罕见出现人口零增长。
           近日,江苏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末,江苏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与上年末持平。

            在此之前,江苏人口总量的增长势头已维持多年。自2021年起,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但得益于持续人口流入,人口总量仍保持上升曲线。

           目前,江苏人口规模排在全国第四,位居广东、山东及河南之后,与排在第五的四川都在8000万量级。2024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36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万人。不过从人口净流入看,去年四川与江苏相当,均为21.3万人。

           也因此有声音称,随着人口自然增长转负,如果外来人口不能持续增长,江苏的人口第四大省之位,或将迎接来自四川的挑战。

           客观来说,四川人口规模与江苏还有较大差距,近年还呈扩大之势。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全国人口角力中,江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持续提升人口吸引力,成为这座经济大省的必答题。
             增长乏力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至2020年,江苏常住人口增长608.7万人,年平均增长超60万人,增量相当可观,位居全国前列。


            不过,相比广东2171万人、浙江1014万人的十年增量,江苏就显得逊色不少。不仅如此,近年来,江苏常住人口增长总体呈逐年缩减趋势,2024年更罕见出现零增长。
             一地的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乏力,常被认为是江苏人口的主要压力来源。


           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程度更深(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且近年来有加剧趋势。2024年,江苏人口出生率仅为5‰,远低于全国6.77‰的平均水平。同为发达省份,2024年,广东新出生人口11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0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


            截至2024年末,江苏0—14岁人口占比13.02%,较上年末下降0.5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较上年末提高0.25个百分点。


           当人口自然增长转负趋势难以扭转,吸引外来人口就成为区域人口增长的重中之重。但这方面,江苏的表现也不算突出。


            纵观长三角,2024年,江苏人口机械增长、也即人口净流入为21.3万人,不及浙江(45.4万人)的一半。即便是长期被视为江浙沪人口“蓄水池”的安徽,2024年顶着自然增长率为-2.24‰的压力,也实现人口净流入15.7万人,带动整体人口规模逆势实现2万人的增长。


            反差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或是两省省会南京和合肥对于安徽人口“虹吸力”的此消彼长。以至于近期,“安徽正在从江苏手中‘重夺’回自己省会”的观点也随之而来。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安徽在江苏省工作生活的人口是308万人,占江苏外来人口的29.9%,是江苏最大的人口外来地。从这个角度说,皖籍人口的回流,将显著影响江苏的外来人口增长。
            竞争加剧
          “人随产业走”,在外界看来,作为制造大省,江苏的新旧动能转换,影响着当地人口变化的轨迹。


           创造了规上工业六成多营收的传统产业,是江苏产业发展的“基本盘”。而规模庞大的钢铁、石化等代表产业,能贡献产值和GDP,就业带动力却相对有限。


            相较而言,能产生大量新岗位的新兴产业对吸引外来人口有突出贡献。新兴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民营经济,而这恰恰是江苏近年来的发展薄弱项。


            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为例,2021年,浙江、江苏各入围96 家、92家,差距仅为4家。但到2024年,浙江以106家的入围数量,再度拿下全国第一,江苏入围企业数量则下降到89家。


            头部民企数量的差距,在就业市场也有反映。


            “江苏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缺少像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领军龙头企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指出,江苏缺乏明星企业,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相对狭窄。加上科创资金有限,竞争激烈,创新创业机会较少,也阻碍了人才汇集。


            新兴产业发展,带动长三角核心城市人口格局重新洗牌。


           杭州用数字经济重构人才磁场,合肥以“风投之城”之名重塑科创版图。反映在人口上,2020—2023年间,杭州合肥分别新增55.7万人、48.31万人,南京、苏州则分别仅增长22.73万人、20.84万人。
          2024年,合肥人口再度增长14.9万人,常住人口达到1000.2万人,一举成为新晋千万人口城市。相比之下,2023年常住人口还仅为954.7万人的南京,“十四五”期间“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目标大概率已无法实现。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认为,合肥与南京在人口增长上的不同表现,产业正是一道重要“分水岭”。

           相比合肥近年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量子产业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上屡屡“下注”,南京虽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也有较强发展势头,但本地龙头企业依然是南京钢铁、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传统产业,留人效应不够突出。

          此外,杨成钢还指出,南京、苏州等江苏城市面临高居住成本、高创业成本带来的引才门槛,“南京的生活成本相比上海低不了多少,也没有合肥那么突出的性价比”。

           曾刚还谈到,江苏人才吸引力的优势有所减弱,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人才政策滞后于企业用人需求。加上江苏在人才政策突破性、创新性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人才政策效果不太理想。
           投资于人
          今年,“投资于人”被首度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城市发展而言,在人口增长进入收缩周期的趋势下,谁能更大力度吸引外来人口,谁就更有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江苏显然已经意识到持续引人、留人的重要性。这其中,积极营造外来人口友好型的省域环境,是重要方向。

          去年底,《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未来5年,江苏将全面放宽落户限制,推动南京、苏州进一步优化落户措施,稳步实现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此外,将推行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等措施,助力“新市民”安居。

          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实施重点领域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一流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纵观长三角乃至全国,人口向核心区域高度集聚的特征显著,合肥正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作为江苏两大核心“引擎”,南京、苏州自然被寄予厚望。

          就在3月17日,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苏州市支持高层次青年人才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是未来三年新增1万名高层次青年创业人才。

          近年来,苏州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持续发力,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一个月前,苏州还发布《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每年专设100个左右“人工智能专项”名额,给予100万元—500万元项目资助和100万元—200万元购房补贴,“优先支持40周岁以下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不过,在曾刚看来,“江苏的问题不仅在于缺人,还在于如何人尽其用”。

           一方面,江苏大专院校众多、科研院所林立,人口总体呈现较高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科创、产业两张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以南京为例,南京拥有江苏省最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并非缺乏技术积淀,但却呈现出“学术强磁场”与“产业弱转化”的悖论。

          此前,在DeepSeek爆火之后,
江苏省委机关报罕见连发四问,反思南京为何没有赶上AI浪潮。这是对城市发展的鞭策,也是觉醒的开始。

          曾刚认为,南京等江苏核心城市,应学习合肥模式,走出产业发展的舒适圈,增加对新兴产业发展、大型科创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从而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24

帖子

3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2
发表于 2025-3-26 09: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
之前哪些扒人家房子、牵人家牛的人还健在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966

帖子

23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10
发表于 2025-3-25 11: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2#
徽京都成反思怪了,前有反思杭州六小龙,现有反思人口被合肥反超,而自己900多万的门槛上徘徊多年迟迟突破不了千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5 1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3#
且不谈,抛开自身情况学习别的城市是否能取到适合自己的真经。也不能同时学几个啊,城市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把别人的优点都学上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画虎不成反类犬倒是很有可能。当然了,现在都是口活,批评也是说说而已,检讨也是说说而已,谁当真过。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4
发表于 2025-3-25 1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4#
机械增长21万,还不错吧,不算太差,不过机械增长算不准,上次人口普查后直接调增400万。死亡率太高了,这是根本原因,一些人见风就是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34

帖子

8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7
发表于 2025-3-25 14: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5#
在全国总人口下降的背景下,江苏人口持续性负增长也许刚刚才拉开帷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5 17: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6#
机械增长不足以抵消自然增长负,人口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各省份存在差异。广东省现在依然是双增长(机械增长+自然增长)。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2405

帖子

29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4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08: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7#
       人口下降是不可避免的?江苏鼓励生育的政策要到位,经济大省,专有经费有保障,减少育龄夫妇的后顾之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6 09: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8#
江苏省计划生育执行太到位,自然人口增长为负是2021年就开始了。即使鼓励政策再到位要扭转为重新为正,估计要二十年。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6 1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10#
政策有变化,守信不能丢,现在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和补贴,同时要加强对那个年代执行政策的独生子女家庭(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的补贴。比如对符合政策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退休金的专项补贴,不管农村还是城市户口,同一经济区域,按人一人每月1000元补贴。只有诚信守信,你现在推行的鼓励生育政策和补贴特别是非一次性的补贴能否说话算数,能否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上调,才能取信于民。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25

帖子

13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9
发表于 2025-3-26 10: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政策不给江苏啊。

加之官气太重,底层所得很少。

政策压迫的又太死,只要给南京政策:

比如:居民基础养老金超过上海,本地学生在南京录取大学有优待,本地人生病住院全报销。确保户口含金量不低于京沪。
如此不到三年,南京人口超2000万,房价比肩北京上海。

要是更进一步彻底开发放,批准南京也开放博彩业,国际互联网接入,实行免税自由港,货币自由兑换,政府每年给市民发钱1万+,估计能够超过首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17: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2#
jstz 发表于 2025-3-26 10:28
政策不给江苏啊。

加之官气太重,底层所得很少。

江苏跟南京是两回事。高考政策高校资源,是以省、直辖市为界,南京可不是直辖市。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17: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13#
南京要是对苏中苏北亲善一些,江北发展就不会拖南京的后腿,整个南京人口也早超千万了。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南京有点愁,全国十强守门员地位岌岌可危,宁波虎视眈眈,就差400亿了。长三角上海不好比,苏州杭州也追不上,如果被宁波反超了,南京这张老脸确实没地方放了。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25

帖子

13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9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5#
郑克柔 发表于 2025-3-28 08:25
南京有点愁,全国十强守门员地位岌岌可危,宁波虎视眈眈,就差400亿了。长三角上海不好比,苏州杭州也追不 ...

所以省城早就应该换人了。

孙连城们最好还是去当老师合适,做一把手就是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43

帖子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6#
苏中苏南人口生育太狠了,以至于以后几代人的思想都是只生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