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8月8日,上海造币厂曾经制作了80毫米直径的纪念章。双面图案都采用高浮雕,铜章的正面图案选用望海楼,背面图案选用老街,立体感很强。这是当时15岁的上海人小朱对泰州最初的印象,很模糊,有着牌坊、街巷、古色古香,古树、碧水、小桥、傍水人家,一个跟江南城市差不多的慢生活水城。
“扬州你知道吧?我们泰州原来也是扬州的!1996年杨泰分家,我们泰州就从扬州独立出来了,变成地级市啦!”2011年,上海人小朱考进大学,遇到来自泰州的同学欣子,这让她对泰州的印象变得具体。
欣子是一个很热情的小囡,看见谁都能高兴地挥舞着双手叫唤对方的名字,再用甜甜的声音问上一句“你要去哪儿呀”。后来两人成为好友,小朱跟着欣子去了趟泰州,才知道欣子哪来那么多热情。
在泰州,欣子拉着小朱逛街,登了望海楼,夜游凤城河,看着街上平缓的车流、不慌不忙的行人,让小朱一下子觉得时间变慢了。小朱发现,泰州人很热情,走在路上遇到熟人都要互相打招呼,来一句:“啊曾吃过饭亮?”(泰州方言:吃过饭了吗?)走在街上问个路,恨不得把你带过去,不管跟谁说话,对方都能让你一下子感觉亲切起来。
欣子告诉小朱,泰州人不喜欢孤独的个人享受,讲究的是共同拥有享受环境,更多的人在一起沟通对话,交流情感。正如泰州著名学者张树俊先生所说的:泰州的慢生活就有这样一种性质和情境:相邀而行,情感融融。
小朱也渐渐知道,泰州虽然在长三角很低调,但出过很多名人,比如王艮、刘熙载、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等等。一种说法是,700多年前,马可·波罗也曾称赞道泰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泰州人性格里带着一丝散漫,有着南方的细腻,也有着北方的豪爽,热情、包容、不排外,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来上海读书、工作、生活的泰州人,很容易融入上海的大环境之中。
关于上海人对泰州人的记忆,25岁的小超想起了2019年的公司团建组织去泰州溱湖湿地公园。还记得那天柳絮漫天,恍如夏日雪景,河网交织,蒲草丰茂,空气清新宜人,颇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意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很难看到的风景。公园里拥有众多水生生物和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譬如扬子鳄、麋鹿、丹顶鹤等。小超想着,下次有机会还要去看看兴化的油菜花、水上森林,听说也蛮有名的。
不过最让小超记忆深刻的,是那顿600元一桌的饭。“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那天在一个小饭店吃饭,那边的饭特别好吃,一样的价格双份的菜,碗大分量足,吃得太合算了!”小超边说边流口水,“早上皮包水,吃个早茶,各色汤包,汁多味美;鱼汤面,鲜美不腻;煮烫干丝,清爽可口;干拌面配上鱼汤,那口味绝了。晚上水包皮,澡堂子遍地都是,休闲舒适走一身疲劳,再来个熏烧鹅子猪头肉卤面筋,呱呱叫。”
跟上海的浓油赤酱相比,寻求本味、清鲜平缓是泰州美食的最大特色。就拿早茶来说,虽然不如扬州更有名气,但是更接地气,泰州早茶讲究的是早茶三宝,即烫干丝、鱼汤面、蟹黄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中“溱湖八鲜”尤为出名。除了名菜,泰州还有很多特色小吃,如蟹黄粉皮、黄桥烧饼、溱潼鱼饼、油炸臭干、五味干丝、姜堰酥饼、农家荞面汤饼、柴墟蝉翼饼、宣堡小馄饨、大炉饼等。泰州菜有着一股子让人舍不得放下的气质,一如见惯了如火如荼的白首老翁,宠辱不惊,让尝过的人都不由得想停下脚步,渐渐去体会尘世中细碎而又温顺的美好。
泰州安逸,适合生活,比上海少了些压力,但有时也让人觉得缺乏活力。一座城市的发展繁荣程度和它的交通有很大的关系,泰州没有高铁,没有地铁,公交车有的时候开得比外卖小哥的电动车还慢,让人多了点迷茫。
但是,值得期待的是,泰州和上海将挨得更近,北沿江高铁正规划建设,有望让泰州融入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高铁之外,泰州还能利用长江航道,逐步从传统的苏中腹地城市跃升为长江南北联动发展的枢纽城市。与此同时,泰州对接上海产业合作也正在不断发力。
时空距离将缩短,思想观念也在变,印象中的冷门城市泰州,正在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与上海的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努力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辐射区。而匆匆忙忙的上海人,也在学习如何在快节奏中寻找慢生活,审视自我,回归本心。相信在未来,小城市与大城市的互动共赢,将成为一个有趣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