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锦绣虚文章。
——访副市长,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
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现代化建设样板,努力成为令人向往的泰州发展新中心。这是市委工作会上,对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展的最新要求与定位。围绕这一要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将如何做好贯彻落实?
副市长,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表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将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深化全链条、全周期、全域化创新,激发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的聚变效应,推动产业体系由传统生产向先进制造转变,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转变,坚决扛起“树标杆、学样板、创中心”的职责使命,努力再造一个面向未来的中国医药城。
医药兴区,产业强区。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扩增量、优存量、强变量,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集群,让“产业强”成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展的显著标识。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泰州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机遇,重点聚焦疫苗、抗体药、特医配方食品等领域精耕细作,全力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细分领域高地;以长城汽车、蓝思科技、中海油等为龙头,进一步强链补链扩链,攻坚关键环节,做大产业优势,共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主动拥抱生物医药第三次产业革命,积极布局CGT(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找准新的赛道、抢占新的风口,再造一个面向未来的中国医药城。顺应“软件定义汽车”新趋势,在IT、人工智能、电池电机等领域寻求突破,提高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平台,精准培育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和园区四类主体,切实强化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信息安全三大支撑,重点突出专业能力、询诊服务、宣传推广三大抓手,加快推动两个“全覆盖”,至2024年,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全覆盖、新上项目应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全覆盖,全区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以上,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以上。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根”和“魂”。围绕提升要素集聚力,聚焦人才、平台、资本等关键环节,推动政产学研金全面融合,打造贯通完整的创新链条。加强探索顶尖人才柔性引进、高端智库建设,用好“113人才特别计划”,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国际创新社区、特色人才街区,着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在上海等创新资源富集城市设立离岸孵化基地,通过大院大所孵化器挂牌一批、地方优质孵化器合作一批、国外专业孵化器驻点一批、功能园区自建一批,形成研发成果“异地孵化、本地产业化”的创新优势。依托大院大所、龙头企业等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中试基地,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的科研开发实体,实现“科技成果有承接,企业需求有源头”。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打造一批科技资源支撑、高端人才引领、专业资本集聚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精准对接、重点成果筛选培育、成熟成果落地推广,促进更多创新创造就地就近产品化、产业化。探索“人才+基金+项目”“拨改股”“债转股”等投资新模式,健全投资收益让渡、风险控制、容亏免责等机制,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融资模式。
城市是最大的创新载体。围绕提升发展承载力,紧扣“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布局,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区域空间和城市功能进行有机重组,推进“产”与“城”融合、“人”与“城”融合、“极”与“城”融合,全力打造泰州最具现代化、国际化气息的活力新城。坚持以产业为基础驱动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市为载体拓展产业空间、发展产业经济,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科技新城先导区建设,着力集聚企业研发总部、知名高校院所,构建“一产业一基金一高端研发平台”的创新支撑体系,打造城市能级提升的动力核。遵循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城市功能配套三大规律,调整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合理布局城市住宅、商业、办公、休闲等功能区,大力发展城市消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两高”、来到“两高”、留在“两高”,以城市人口的“增”实现城市边界的“长”。在高铁枢纽极,探索以“Downtown”的功能定位谋篇布局“轴、极、城”的空间统筹和开发协同,整合全市招商体系与力量打造招商中心,依托科技新城先导区打造科创中心,集成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打造服务中心,努力让未来新城能够全方位、全体系、全天候为产业服务、为创新服务、为市民服务、为泰州全域服务,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泰州发展新中心。
创新沃土培育创新“高峰”。围绕提升区域吸引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围绕服务更优、活力更强、流程更简,全面再造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制度体系,打造全方位服务创新驱动、全链条支撑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创委+科创人才集团”机制优势,深化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机制,探索“揭榜挂帅”“以赛代评”等有效模式,推动重点科技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化配置。弘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家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拓展国际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引导企业家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效益提升转型,从注重资本积累向注重知识、技术和创新积累转型,从注重企业责任向注重社会责任转型。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成为高新高港的鲜明特征。
|
来自安卓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