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钻木取火器
出土的石钺
兴化草堰港遗址发掘现场
迄今为止最早的“钻木取火器”、江苏地区最早的石钺……8月22日,在兴化市召开的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会上,南京博物院考古团队首次对外披露了兴化草堰港遗址发掘初步成果,认为该遗址距今约7200年,是江淮东部里下河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之前,地理及考古学者多认为里下河地区不太可能有超过距今6500年的史前遗址分布。专家们认为,此次发现为重新审视7000年前后江淮东部环境变迁、海面岸线变化及所对应的人地关系提供重要物证。 草堰港遗址位于兴化千垛镇草王村东颜家圩北侧。遗址所在区域为江淮东部里下河腹地,地势低洼、河湖密布,海拔不足2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围湖改田造塘,形成大面积成片鱼塘,遗址整体位于水面之下。2021年,当地开挖鱼塘时发现该遗址。去年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开始对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工作。 “遗址在鱼塘之下,上方是将近1.5米至2米厚的淤土,特殊的负海拔湿地饱水埋藏环境,使得有机质遗存极为丰富。”草堰港遗址考古领队、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甘恢元说。 动物遗存中,主要有陆生的鹿科、猪、牛、狗及各类鸟禽,淡水类包括各类鱼、龟鳖及丽蚌、螺等。遗址外围堆积有大量蚬壳,少量牡蛎。“可以说,当时的草堰港离海不太远,但食物主要来源于陆地和淡水水系等,这反映出先民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生业经济模式。”甘恢元说。 植物遗存中,主要有芡实、菱角、稻米三大类,而芡实的数量尤多,说明新石器时代,先民已经把芡实当作抵抗饥饿的重要食物。 有一件石器并不起眼,但意义非凡。“这是江苏地区发现最早的石钺。”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员史炎炎介绍说,石钺前身是作为生产工具的石斧,后来演变为武器,最后成为权力和威严象征的礼器,多为酋长、部落首领所占有。 遗存中尤为特别的是一件钻木取火器,上面能看到钻孔,以及被火灼烧的痕迹。“这是目前看到最早的‘钻木取火’实物。”甘恢元说,钻木取火器一般由取火板和取火杆组成,取火板边缘预制凹槽,收集摩擦过程中所产生的木屑。在取火器下方垫上易燃干草,木屑带着火星掉落下来之后,就能够引燃获取火种。他认为,遗址的先民使用徒手法钻木取火的可能性较大。 目前,逾8万平方米的草堰港遗址,已初步发掘1200平方米。甘恢元说,遗址绝对年代上限距今约7200年,是江淮东部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完善江淮东部乃至淮河下游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的重要节点。 感言:这意味着,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改变了以往,先祖是从外地迁来的刻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