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荷藕套养小龙虾的官河村。日升供图
【沙沟名片】
沙沟镇地处兴化市西北部,2018年,区划调整将原周奋乡撤并至沙沟镇。目前,全镇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29.3平方公里。沙沟是典型的水乡泽国,兴化“七湖八荡”有“两湖六荡”分布在此。全镇耕地面积6万亩、水面12万亩。近年来,沙沟镇立足水面资源优势,抓住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一手抓渔业高效发展,一手抓旅游业强势起步,以产业发展助力古镇新变。先后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最美渔村”、江苏省渔文化旅游风情小镇。2021年,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10.48亿元,其中渔业产值超过7.8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万元,其中70%以上收入来自水产业。
【发展故事】
5月2日一大早,兴化市沙沟镇古镇旅游服务公司将36盒包装精美的“金沙小龙虾”,送上了沙沟水产品交易市场开往无锡水产品市场的物流车。
“这是无锡游客顾先生购买的,今年4月以来已是第二次购买。”沙沟镇古镇旅游服务公司总经理石勇说,去年“五一”假期,顾先生一行5人来到沙沟旅游,品尝了沙沟清水龙虾宴,喜欢上了沙沟小龙虾的独特美味,临走时特地从服务公司购买了20盒“金沙小龙虾”带回去。今年4月因疫情影响过不来,顾先生特地委托服务公司代购40盒小龙虾。“五一”假期,他又购买了36盒送给生意上的朋友。
石勇介绍,今年4月以来,公司已外销“金沙小龙虾”礼盒800多份,多是外地游客和旅行社购买的。“礼盒小龙虾按中等规格配备,包含包装成本等每斤高出塘口价10元,但比运销到外地市场的零售价要低。”
“通过礼盒向游客销售小龙虾,是沙沟小龙虾从农产品到商品再到旅游产品的升级。”沙沟镇党委书记朱鸿业说,沙沟原本不产小龙虾,小龙虾产业崛起,得益于该镇推行的生态种养、绿色生产。
沙沟小龙虾生产源起该镇官河村。2005年开始,官河村将7000亩荒滩逐渐开发成鱼塘。五六年后,鱼塘出现病菌,养鱼行业下滑,养殖户纷纷退塘。退塘就意味着抛荒,村集体得不到租金,村民也没有分红收入。由于荒滩地势低,在汛期发大水的年景还常常受淹。
怎么办?几经考察调研,村里决定向邻近的宝应县学习,尝试种荷藕。长藕效益不错,很快鱼塘全面改造成藕田,租金也涨至每亩500元以上。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塘藕生出黑斑,不仅影响产量,也影响品质和价格。增产、增收的难题再一次摆在面前。
2011年夏,时任官河村会计,现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李维月,发现一口藕塘里有少许青亮亮的小龙虾,他没有急于捕捞而是任之生长。莲藕采收时,他惊喜地发现该塘里的藕没有生黑斑,再看看肥硕硕的小龙虾,一下子全明白了。
原来,小龙虾以腐烂的藕、茎为饵料,既净化水质,又可防止烂藕带来黑斑病。小龙虾排泄物还为藕塘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藕的品质和产量,实现良性循环。尽管当时小龙虾价格不高,但与藕套养,可以保证藕的品质和产量。很快,“藕虾共生”模式在官河村全面推开。
2016年,随着市场上小龙虾不断升温,为保证“藕虾共生”的合理比值,该村探索出“三七开”的生产规范,即一亩塘口,三分养虾、七分种藕。每亩的理想产量,莲藕为3000斤至4000斤,小龙虾为150斤至200斤。在此比值下,小龙虾不喂饲料,藕不用农药,品质好、绿色环保,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藕虾共生”模式很快扩展到全镇,央视当时还作了专题报道。短短几年,围绕小龙虾的生产、销售,该镇形成了小龙虾效应。服务于小龙虾捕捞,“虾笼一条街”悄然兴起;服务于小龙虾销售,一支上百人的经纪人队伍忙碌于全镇各个“藕虾共生”塘口;服务于小龙虾美食推广,一年一度的“龙虾美食诱惑不夜天”美食节兴起,为沙沟带来更旺人气。
受小龙虾“生态种养、绿色生产”的启示,该镇还积极探索“当家产品”四大家鱼的自然生态养殖模式,从育苗到投喂、从用药到清塘、从管理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坚持“少用药、精用药、用可降解药”理念,生产绿色水产品。为引领生态水产养殖,该镇组建了500户养殖户参加的生态鱼养殖联盟。镇里还利用大型水域尝试自由水面生态养殖,在沙北村建立5000亩自由水面示范基地,推行“不投喂、不用药、不清塘、不电捕”四不模式,推动生物多样性发展,实现了该镇四大家鱼产品品质升级。
“我们经纪人也跟着升级了。十年前,我们都是开着小挂桨到塘口附近河边收鱼虾,现在通往藕田、鱼塘的都是宽阔的水泥大道,可开着车直接到塘口收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沙沟镇水产品经纪人王振杉说。
沙沟镇副镇长陈加庚介绍,算上养虾的、捕虾的,再加上莲藕销售加工产业,全镇4万人的农业人口,“藕虾共生”产业“消化”掉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全镇“藕虾共生”立体种养户2060户、面积达6万亩,莲藕、小龙虾年销售收入4.96亿元以上,“藕虾共生”产业成了强村富民的特色优势产业,曾经的荒滩水荡蝶变成增收富民的“聚宝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