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20年前,为响应江苏省“苏中快速崛起”发展战略、促进泰州经济社会发展,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在泰州人民翘首企盼的本科“大学梦”中诞生。 20年来,学校坚持面向全国,立足江苏,深耕泰州,服务长三角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累计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人才4.2万名。 二十载栉风沐雨,二十载春华秋实。 从“一张白纸绘蓝图”到“迈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今天,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迎来了她20岁生日。 协同育人,筑起人才高地 “咱们团队的学生肯吃苦、有钻劲,为了一个技术难题,每天泡实验室,挑灯夜战是常事。”说这话时,李宇刚刚带领他的新能源创新团队帮助苏州明纬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宽范围高压直流输入大功率电源、DC高压分流断路器、100W四口多协议PD电源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拦路虎”。 李宇是南理工泰科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师,他负责的新能源创新团队是学校“明星团队”,10多年来,屡次在行业大赛中斩获大奖,百余名学生进入光宝、全汉、TDK等国际知名公司。 “目前,团队共有200多名学生,来自电子电气、计算机、智能制造、外国语等各个学院。指导老师除了本校教师,还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的11位专业教师,师资力量雄厚。”谈起团队成绩,李宇一脸自豪,“近三年,团队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16项,项目经费总额860余万元;每年为社会提供电源研发人才约50人,学生毕业薪酬月薪最高达1.5万元……” 成绩背后,是南理工泰科院“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 “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的高校,学校以产教融合为‘引擎’,致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院长杨森介绍,学校以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院校为契机,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既充分发挥高水平母体学校支撑优势,又真正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新路。 据介绍,学校融合学科专业优势与泰州产业集群优势,合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软件与大数据产业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医药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建安学院、设计创意学院等市级现代产业学院,重点建设机器人专业集群,大力建设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现代财务信息服务等专业集群,积极扶持环境与制药、建设与市政、设计创意、数字商贸等专业集群,初步形成了“1+2+4”的产教融合型专业集群,校企联合授课,实行“双导师”制,一方面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学校兼职导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45%。 学校还建立了产教融合“四级对接”机制,即学校对接政府部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聘请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产业学院名誉院长;二级学院对接行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专业(集群)指导委员会专家;教研室对接生产现场,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聘请产业导师和兼职教师;教师对接工程技术人员,开展课程开发、项目建设,推进教师与技术人员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截至目前,学校已与硕世生物、扬子江药业集团、苏中药业、新浦化学、长城汽车、林海集团、扬子江船舶等数十家本土知名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2022年起,学校还专门开设“优才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刚刚结束的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该校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全国冠军2项。 服务地方,助力产业腾飞 “这是集团推出的核心产品,一定要确保生产的稳定性,严格将杂质率控制在标准值以内。”11月14日上午一上班,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荀俊华跟往常一样,走进车间,仔细检查生产线。 2011年从南理工泰科院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后,荀俊华便入职扬子江药业集团,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跟我同期进公司的,还有阚浩宇、吴伟伟,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荀俊华笑称,在公司,大家都称他们是“三剑客”,不仅因为三人来自同一所高校,更因为在工作生活中,三人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均实现了从基层员工到中层管理人员的跃升。 13年来,在扬子江药业集团一路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荀俊华参与了多个“明星产品”从研发、中试、生产到商业化销售的全过程。“地佐辛、依帕司他、枸橼酸他莫昔芬、阿那曲唑、醋氨己酸锌……”荀俊华如数家珍,每一个产品更倾注了他和团队的大量心血。 今年上半年,使用新生产工艺后的唑来膦酸在生产过程中,多个批次出现杂质率不符合客户需求的情况,经全面排查,确认为工艺历史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操作。为解决技术难题,荀俊华带领车间主任、车间班长、工艺员、操作人员等不断复盘、抽丝剥茧,找出问题、逐个击破,在进行多次小试研究后,终于成功解决杂质率偏高难题,稳定了产品质量。 星光不负赶路人。荀俊华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到集团表彰。2022年,由他负责管理的车间还获评泰州市安全生产示范岗。 在泰州多个行业中,像荀俊华这样的南理工泰科院杰出校友还有很多,他们学以致用,发挥专长,为地方产业腾飞积极贡献力量。 最近,泰州晶达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金定广十分开心,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分束组合棱镜成功应用于光刻机,成为了华为芯片制造的供应商,实现光刻机光学元件“泰州造”。 “分束组合棱镜是光刻机中最重要的光学元件,可以通过对零件精度的把控,实现纳米级位移的测量。”谈起产品技术,金定广滔滔不绝,自2009年从南理工泰科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便一直深耕光学元件领域,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我们的产品订单量逐年递增,年产能达到4000多万元。” “南理工泰科院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扎根泰州、融入泰州、服务泰州,始终与泰州发展相伴相随、互促共进。”杨森介绍,为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更适配,学校坚持在地方需求与学校发展的融合中提升办学质量,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形成了紧密对接泰州产业链的涵盖27个本科专业、50个特色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专业体系,7个专业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独立学院星级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留泰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南理工泰科院优秀学子投身泰州产业沃土。 双向奔赴,携手共赢未来 学校主动密切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合力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秉持“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思路,吸引政府将区域产业新技术研发中心、生产力培训中心建到学校、将产业优质人才“落户”到学校,将优质的区域资源转化为学校的办学资源,进而转化为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 近年来,南理工泰科院与泰州联合共建智造技术中心、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区域共享型N协同(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平台,获批泰州市智改数转网联重点实验室、泰州市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共建泰州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多个平台获批省、市社科普及基地,牵头成立泰州市工程师学会、泰州市机器人学会、泰州市审计学会、泰州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泰州市社区心理合作服务与研究工作站等。校地合作,励精图治,南理工泰科院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二十年来,校地携手“双向奔赴”,不断书写共赢未来的美丽篇章。 初心不忘来时路,砥砺奋进新征程。面对下一个20年,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孙元鹏表示,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入实施“领航计划”“铸魂计划”“传承计划”“强师计划”“融入计划”等五项计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泰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编辑:王魁 袁婷 校对:王晶 责编:姜景旸
|